日前,记者在民政部门采访时得知:贵州贵阳在全国率先做出修建公益性公墓的方案,想在2007年启动修建一座公益性公墓。然而,四年过去,因资金原因,这个公墓至今停留在纸上。(《贵阳晚报》12月26日)

在当前死不起的环境下,廉价的公益性公墓深受中低收入人群欢迎,这一点毋庸置疑。公益性公墓搁浅,并不难理解,在坟墓经济处于暴利状态的背景下,即使民政部门有心干这个事,地方政府也不见得愿意答应,恐怕大多数卖地财政政府更愿意拿只能保本或低利润的公益性公墓的征地款和建设费用用来做可以养钱的事,比如征非公益性公墓的建设用地。

其实,说白了,公益性公墓搁浅,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征地补偿款和办公费用,解决了资金,一切阻挡都将不是问题。换言之,顺利开建公益性公墓的关键就是解决征地补偿款的资金短缺,笔者以为,在解决资金问题上,不妨向推动我国房地产市场高涨的有着高智商的开发商学习,实行公益性公墓预售制。

民政部门首先发布建设公益性公墓规划,通过各种途径统计全市愿意预购公益性公墓的市民数量,再预征公益性公墓地,在谈好征地补偿款后,发布公告,向市民预售公墓墓位,用卖墓位的费用支付征地补偿款和相关办公费用,当然在预售公墓上必须做到一个身份证号码只能购买一个墓位,避免投机者炒热公益性公墓。

事实上按照一个墓位占地1平方米计算,除去必须的公共用地外,一亩地至少可以建设400个墓位,即使以500元的廉价出售,一亩地的公墓也可以卖出20万元,就足以解决需要的一切资金,甚至还有一定的利润。

当然公益性公墓采取预售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一方面纪检部门的监管必须跟上,要切实保障老百姓购买公墓的钱用在公墓建设上,不能落入领导干部的私人口袋中。另一方面公益性公墓建设在阳光下运作,从选址到工程进度都必须时刻公开,可以让预买的市民组成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保证预收款花在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上。否则,本是顺应民意的民生工程可能会办成不得民心的毁民工程,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