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在我们生活周围经常能看到很多烧纸的现象,回来稍微研究了一下,在普遍人民群众对于PM2.5日益关心的现在,对于烧纸这个事情,我国目前的政策为殡葬改革,其中提倡将烧纸逐渐废除。大致内容如下:

殡葬改革的方针是必须坚决依靠群众,积极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旧的丧葬习俗,节俭办丧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火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但是并不是完全强制群众实行火葬。提倡火葬,逐步限制土葬,最终完全用火葬代替土葬。在暂时还不具备火葬条件的地方,本着有利于发展生产建设的原则,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土葬用地,以乡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公墓。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葬法。改革旧的殡葬礼俗,改革的目的是破除看风水、选坟地、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打幡摔盆、烧香化纸、收送挽幛等迷信和铺张浪费现象,大力提倡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减少铺张浪费的靡靡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

同时,由于烧纸是过鬼节,过清明节,冬至,除夕等等节日中的重要的祭拜活动。因此,很多人将其视为习俗而非“陋习”(除了环境污染意外)

如何能在保护环境的情况下,保留这样如烧香化纸的习俗?我觉得要从以下三方面角度考虑。


一.从环保角度看


烧纸产生的空气污染并非主流。除非像张家口这样常年平均雾霾为40左右的地方才有很敏感的反应。大头的污染源还是工业。而且,一年只有不多的几次机会。但这并不是说大家就可以肆意的燃烧,而是有时间,有地址的选择一些方式。甚至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电子烧纸。这就是殡葬改革不做强制性的一个原因。

从改革土葬到火葬来说,火葬燃烧后,还产生二恶英,都的有效地处理和监管。所以,涉及到殡葬的环保问题说来简单,但配合起改革来尚须时日。而且还不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矛盾。可以分隔急缓。


二.从风俗的角度


中国是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乡土情怀和风俗决定了一些做法的延续。作为白事,是民间非常大的一件事情,从个体角度而言,结婚,生子,中举,离世基本是里程碑式的人生节点。所以,殡葬的改革并不是全盘摒弃,而是根据当前社会城镇化趋势,提出的适应文化的渐进引导。

人民一定会有自己处理白事和纪念前人的方式,只是让这方式更加符合社会潮流而已。


三.从政策的角度


殡葬改革必然要来自于实践,指导实践。所以,在尊重风俗,考虑环保因素的前提下。这种改革更可能是一种提倡,在当今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年代中,不会直接废除烧纸钱。但会鼓励去做其他事情,也会用一些政策性工具,比如补贴环保纸钱。也不排除个别重污染区禁止燃烧。

所以,保留风俗,适应现代,这个社会还有此包容。